(1)课程思政浸润职业素养,“三有三适应”创新编写范式
区别于同类教材,首次深度融入邮轮产业发展中的文化自信与工匠精神。将“课程思政”理念深度融入教材体系,通过海洋文化与黄土文化的融合教学,在国际化服务场景中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掌握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教材创新性设置“中华美食英文推介”“海上丝绸之路历史解读”等教学任务,平衡学生对国际化工作环境的向往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守。构建“有科学调研、有课程标准、有框架体系”的编写理论基础,形成契合教学需求与行业标准的内容框架。创设“与专业发展相适应、与师生共用相适应、与智慧学习相适应”的内容组织模式,采用知识点碎片化与叙事主线贯穿的编排方式,配套开发数字资源库,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场景的有机衔接,推动职业教育趣味性与专业性深度融合。
(2)双线叙事融合职业场景,多元内容构建知识矩阵
以男主人公杰克邮轮旅行日记为叙事主线开篇布局,将登船接待、客舱服务等核心岗位任务转化为沉浸式情境学习项目,通过航行轨迹自然串联邮轮全流程服务场景。教材系统整合港口城市地理人文、风俗礼仪、美食观光等多元文化要素,同步补充免税店运营、船上娱乐服务等同类教材稀缺内容,形成“邮轮服务英语+旅游文化知识”的复合型知识体系。针对邮轮行业发展动态更新内容,填补教材空白,体现知识性、实用性、职业性与前瞻性。通过文化对比专栏、跨文化沟通要点解析等设计,强化学生在真实服务场景中的语言应用能力,实现知识传授与职业能力培养的统一。
(3)国际化标准引领培养方向,本土化实践构建协同体系
立足“一带一路”战略背景,定位于“国际化标准、多元协同、本土化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将涉外涉海职业需求与本土教育环境深度结合。教材前瞻性引入“书证融通”体系,联合国内外头部邮轮企业、邮轮人才培养联盟等行业开发实战教学模块,将企业真实服务场景转化为教学内容。采用模块化课程框架与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实践过程为教学主线,围绕“邮轮主题活动策划”“多语言航程播报”等综合性项目灵活组织教学,配套企业导师在线指导功能。注重突出岗位职业实践特色,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助力中国邮轮产业本土化发展,使学习者清晰认知邮轮服务工作流程,提升语言与专业表达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