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 教 动 态
(1)
山东省教育厅职业教育处 2016年4月29日
近年来,日照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多元生源结构,紧紧围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努力构建三个有机融合的课程模块,优化专业课程,全面推进通识教育,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促使教学工作的重点真正落实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提高上,以“让学生在校三年获得最大增值”为目标,切实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现将《日照职院建设面向职场的课程体系》予以编发,供各学校参阅。
日照职院建设面向职场的课程体系
日照职院“十三五”期间把教学改革的着力点放到了课程改革上,2016年初启动实施了课程体系建设,全新构建面向职场的课程体系。
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与适应性
学校通过企业调研发现,企业用人是按工作岗位招聘,而学校培养的是专业领域通用型人才,存在岗位针对性和专业通用性之间的差别;企业需要上岗就能胜任的人才,能够快速为企业创造价值,而学校对企业迫切需要的关键岗位培养不能聚焦,凸显不出在具体岗位上的能力优势。这就存在着企业需求与学校培养之间的差别。让学生有能力胜任第一份工作,是学校而不是企业的责任。学校把课程体系建设聚焦企业迫切需要的关键岗位,避免泛泛培养“万金油”式的毕业生,使学生在掌握通用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形成富有竞争力的岗位能力。
让学生在校三年获得最大增值
在课程体系重构中,学校突出“学生主体”的原则,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根据学生入学基础和成长需求,实施分类培养、分级教学、因材施教,学生在学习基础通用课程后,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考核,可以选专业或者转专业;在学习专业平台课程后,可以选岗位,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传导了学习压力,让学生把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另外,还通过丰富选修课程、提供多岗位模块课程等措施,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多元需求,培养个性发展和工作岗位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
建设三个有机融合的课程模块
学校推进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这三个课程模块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互相支撑、相互渗透、有机融合,共同形成面向职场的课程体系。
一是优化专业课程。按照素质贯通、能力递进、发展聚焦的逻辑,专业课程分为基础通用、专业平台、岗位导向三个层面。基础通用课程旨在奠定学生的基本能力,针对群内各专业的共性发展而设,包括各专业所共同必须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基础通用课程对群内各专业共享通用。专业平台课程旨在夯实学生的通用能力,根据各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所需的核心职业能力,确定课程体系,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使学生具备从事专业领域内各岗位的职业能力。岗位导向课程旨在强化学生的岗位能力。依据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调研确定多个具体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是产业新兴的、市场急需的、技术技能含量高、具有上升空间的,针对这些岗位所需的特定岗位能力,开发岗位模块课程。新的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了从宽口径职业领域到专门化就业岗位的人才培养,使学生既有突出的岗位能力,又具有较强的岗位迁移能力和职业发展潜力。
二是全面推进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旨在克服单纯专业教育带来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促进学生精神成长、情趣高雅、素质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人格健全和负责任的公民。学校围绕国学修养、生活美学、人文情怀、职场素养、经济社会、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等7个模块,开出了100门公共选修课,引导学生跨专业、跨领域,文理兼修、交叉选课,学生点菜,学校送餐。
三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围绕知、情、意、行4个方面,培养包括创新创业意识、知识、心理、精神和技能在内的综合能力。建设了“全覆盖、分层次、成体系”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强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针对不同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针对性强的课程,积极推进创新创业实践体系建设,开发了一批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新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建设了一批创新创业协会、校内外实践基地、创新中心、孵化基地等实践平台,孵化一批创新创业项目,培育一批创新创业团队。
日照职院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十三五”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凝全校之智,形成深化教学改革的思想共识,聚全校之师,丰富优质课程资源的有效供给,集全校之力,形成课程建设的长效机制,努力培养最优秀的高职生。